李开复:人类是智能交通最大的阻碍

发布日期:2017-11-03 浏览次数:328

李开复:人类是智能交通最大的阻碍

来源:超清科技发布时间:2017-11-03

如果把人的因素剔除,交通会更有预测性、更安全。无人驾驶技术应一步到位,不存在人机协同,未来的城市应当为无人车优化道路设计。滴滴和Uber是无人驾驶最有力的推动者

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对城市交通一再提出挑战,智能交通成为近些年大热的解决方案。10月28日,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于北京举办的未来论坛上表示,智能交通最大的阻碍是人,如果智能交通能把人的因素剔除出去,可增加安全度,让整个交通变得更有预测性。

地球人口于10月达到76亿,2025年预计将达到98亿,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,2025年预计会有65亿人生活在城市。  

李开复说,大部分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在于人,人会有情绪,会走神,或者反应不够快,会犯错。他在谷歌工作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让20多个员工把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开回家,员工需要坐在驾驶位上,手在方向盘附近,脚也要放在刹车附近,出现危险情况时,这些员工需要教AI更好地驾驶。谷歌在每辆车里放了摄像头,来观察AI学会了什么,但是放录像时,谷歌发现超过一半的员工坐到后座,喝咖啡、看手机。  

这个实验让谷歌发现,人其实是不可被信任的。李开复认为,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,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。  

李开复表示,智能交通的发展需创造有更高级、更完善的信息流,知道有多少车在路面运行,什么时间、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拥堵,提前调节。为了获取这些数据,需要布置更多的传感器,可以是手机、汽车这些已经存在的设备,也可以是新设备。随着需求的增长,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传感器也会随之普及,普及之后就会降价,带来良性循环。

他以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摩拜单车为例解释交通信息流的产生。李开复说,摩拜单车是一个搜集数据的传感器。用户每一次使用摩拜,找车、解锁、结费,都是数据,骑行过程中,摩拜单车的GPS、蓝牙、热探测器,不断地把行车信息传递到网络上,通过网络调度单车。  他表示,这样的(信息)系统非常大。摩拜第一次见中国移动的时候,表示一台车需要一个SIM卡,说出700万数字的时候,中国移动几乎不能相信。而现在,中国移动1\%的SIM卡都提供给了摩拜。摩拜从创立到现在,每一台单车平均行驶了1180次,使用情况每两秒钟上传一次。  

李开复表示,滴滴的数据量更大,因此可以做出精准的预测与判断。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改变,但是可以通过智能调度,提高交通的效率。在未来,路权可能会受到智能调整,比如上班时,大部分车往城中开,下班时开回郊区的车更多,路权会随着人的需求调整,而急救、火警等车辆也会得到优先路权。  

谈及无人驾驶的技术,李开复认为,无人驾驶在未来可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,类似于目前的安卓、Windows。无人驾驶的技术和机器人等领域需要的技术相似,等无人驾驶的时代到来了,再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机器人,就会形成上述的操作系统。  目前,传统的车企、互联网公司,都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。李开复认为,谷歌、百度的盈利状况和股价不错,在无人车方面比较松懈,而Uber和滴滴更具有背水一战的精神。他以Uber的运营数据为例, Uber每一辆车产生1元的收入,成本在1.6元,其中1.2元来自司机,0.4元来自乘客。只要司机存在,Uber就会越做越亏。因此这样的公司才是L4、L5真正的推动者,做不好会完蛋。  

对于无人驾驶落地情况,他表示货车是非常好的应用,因为里面没有乘客,高速公路比较可控。在货车车队中,第一辆车也许需要人监控,后续货车无人驾驶依次跟随。如果两个城市之间衔接好,无人驾驶的水平和安全程度远远超过人类。  李开复认为,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,比如高精地图、车联网普及、无人车道分流等。在雄安这样的新城市,应当为无人驾驶汽车优化十字路口和道路。这样的基础设施难以在美国的城市落地,原因在于人的思想固化。

 

李开复:人类是智能交通最大的阻碍

来源:超清科技发布时间:2017-11-03

如果把人的因素剔除,交通会更有预测性、更安全。无人驾驶技术应一步到位,不存在人机协同,未来的城市应当为无人车优化道路设计。滴滴和Uber是无人驾驶最有力的推动者

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对城市交通一再提出挑战,智能交通成为近些年大热的解决方案。10月28日,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于北京举办的未来论坛上表示,智能交通最大的阻碍是人,如果智能交通能把人的因素剔除出去,可增加安全度,让整个交通变得更有预测性。

地球人口于10月达到76亿,2025年预计将达到98亿,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,2025年预计会有65亿人生活在城市。  

李开复说,大部分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在于人,人会有情绪,会走神,或者反应不够快,会犯错。他在谷歌工作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让20多个员工把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开回家,员工需要坐在驾驶位上,手在方向盘附近,脚也要放在刹车附近,出现危险情况时,这些员工需要教AI更好地驾驶。谷歌在每辆车里放了摄像头,来观察AI学会了什么,但是放录像时,谷歌发现超过一半的员工坐到后座,喝咖啡、看手机。  

这个实验让谷歌发现,人其实是不可被信任的。李开复认为,无人驾驶必须一次到位,没有所谓的人机协同。  

李开复表示,智能交通的发展需创造有更高级、更完善的信息流,知道有多少车在路面运行,什么时间、什么地方可能会出现拥堵,提前调节。为了获取这些数据,需要布置更多的传感器,可以是手机、汽车这些已经存在的设备,也可以是新设备。随着需求的增长,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传感器也会随之普及,普及之后就会降价,带来良性循环。

他以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摩拜单车为例解释交通信息流的产生。李开复说,摩拜单车是一个搜集数据的传感器。用户每一次使用摩拜,找车、解锁、结费,都是数据,骑行过程中,摩拜单车的GPS、蓝牙、热探测器,不断地把行车信息传递到网络上,通过网络调度单车。  他表示,这样的(信息)系统非常大。摩拜第一次见中国移动的时候,表示一台车需要一个SIM卡,说出700万数字的时候,中国移动几乎不能相信。而现在,中国移动1\%的SIM卡都提供给了摩拜。摩拜从创立到现在,每一台单车平均行驶了1180次,使用情况每两秒钟上传一次。  

李开复表示,滴滴的数据量更大,因此可以做出精准的预测与判断。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改变,但是可以通过智能调度,提高交通的效率。在未来,路权可能会受到智能调整,比如上班时,大部分车往城中开,下班时开回郊区的车更多,路权会随着人的需求调整,而急救、火警等车辆也会得到优先路权。  

谈及无人驾驶的技术,李开复认为,无人驾驶在未来可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,类似于目前的安卓、Windows。无人驾驶的技术和机器人等领域需要的技术相似,等无人驾驶的时代到来了,再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机器人,就会形成上述的操作系统。  目前,传统的车企、互联网公司,都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。李开复认为,谷歌、百度的盈利状况和股价不错,在无人车方面比较松懈,而Uber和滴滴更具有背水一战的精神。他以Uber的运营数据为例, Uber每一辆车产生1元的收入,成本在1.6元,其中1.2元来自司机,0.4元来自乘客。只要司机存在,Uber就会越做越亏。因此这样的公司才是L4、L5真正的推动者,做不好会完蛋。  

对于无人驾驶落地情况,他表示货车是非常好的应用,因为里面没有乘客,高速公路比较可控。在货车车队中,第一辆车也许需要人监控,后续货车无人驾驶依次跟随。如果两个城市之间衔接好,无人驾驶的水平和安全程度远远超过人类。  李开复认为,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,比如高精地图、车联网普及、无人车道分流等。在雄安这样的新城市,应当为无人驾驶汽车优化十字路口和道路。这样的基础设施难以在美国的城市落地,原因在于人的思想固化。

 

联系我们